首页 > 新车上市 > 新车上市 > 新势力挖人偷技术,吉利胜诉获赔6.4亿,给谁敲响警钟?v

新势力挖人偷技术,吉利胜诉获赔6.4亿,给谁敲响警钟?v

发布时间:2024-06-17 09:59:20来源: 15210273549

6年前,吉利与威马那场21亿天价标的、令行业震惊的侵害商业秘密案,终于以吉利胜诉落槌。

6月14日晚,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公布了这起案件的审判结果,认为本案是一起有组织、有计划地,以不正当手段大规模挖取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及技术资源引发的侵害技术秘密案件。

“太不容易了,背后举证的难度,超乎想象。”熟悉该案件的吉利方面人士向《汽车公社》表示。而根据判决书上的信息显示,吉利为了打赢这场官司,耗费了超过1300万元的开支。

最高人民法院最终判决威马,赔偿吉利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合计约6.4亿余元,开创了我国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判赔数额历史新高。


不过考虑到目前威马汽车已经进入到破产清算程序,目前威马确认的债权总额高达33.76亿元,而审计后威马的账面资产总额仅为39.88亿元,负债则高达203.67亿元,外界普遍比较关心这6.4亿元是否能够拿得回来。

但对于吉利而言,要把这场技术剽窃案做成铁案,其核心目的俨然不是为了获得赔偿,而是为名誉而战。实际上伴随着这一两年来行业的内卷,吉利一直在强调合法合规,强调原创和技术,打企业道德战,背后就是面对行业乱象的一种呐喊和呼吁。

而这一场官司吉利胜诉,但应该说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核心是以此作为典型和标本案例,给行业和企业提个醒,尊重技术研发,尊重知识产权,有力地展现了国家层面对汽车科技创新保护的高度重视,以及在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方面的决心。这一点在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的披露中也明确指出来了:

该案判决在停止侵害技术秘密民事责任承担的具体方式、内容、范围,以及拒绝履行停止侵害等非金钱给付义务的迟延履行金及其计付标准等方面,作出了开创性探索。

本案裁判是人民法院能动履职,积极规范和引导企业合规诚信经营,有力保护企业创新发展的生动体现,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了审判智慧和力量。

一场由跳槽引发的第一大案

在汽车品牌如此之多,行业竞争异常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汽车技术方面的人才流动应该是非常常见的现象。但随着汽车朝着智能化和电气化方向演进,更多新品牌的诞生,不少车企的研发和技术人才被新兴企业连锅端走。

虽然有所谓的竞业协议,不过以往更多时候,企业对于类似吉利这样的技术团队被打包带走的现象并没有采取非常严苛的手段,就算要状告,一方面这种诉讼取证困难,另一方面在法律层面上,也没有非常强大的力量和范式去为原告做支撑,因此很多企业面对这样的情况,也就不了了之。

在研究这个案件之前,不得不说的就是威马和吉利渊源的关系。熟悉吉利和威马的人都了解,威马创始人沈晖,正是吉利的前核心员工。他曾担任吉利控股集团董事兼副总裁、沃尔沃汽车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董事长。在吉利任职期间,沈晖带领吉利团队完成海外并购沃尔沃汽车,并负责沃尔沃在中国市场的落地。


而沈晖在创立威马汽车时,也带走了一批吉利的核心力量,特别是在研发、技术和质量管控方面的人才。包括威马汽车合伙人兼首席运营官徐焕新博士,此前曾在沃尔沃主导新能源技术。除此之外,威马CFO张然曾经担任吉利CFO;现任监事周鹏,曾经担任沃尔沃中国主席办公室主任。

当然还有大家所熟知的杜立刚、陆斌、侯海靖等人,他们都源自吉利的威马核心管理层,除此之外还包括相关联的一批重要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沈晖在2016年时也曾对媒体称,威马汽车当时拥有核心员工200多名,都是他以前的同事。可以说掌握了大量吉利、沃尔沃的运营、财务核心机密,这些运营、技术、财务管控经验,也能帮助威马少走很多的弯路,这也是彼时威马在新势力中发展较快的原因之一。

但是随着2018年吉利掀开威马剽窃技术的遮羞布,以及21亿的“天价”索赔,让造车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再次摆上行业的台面,毕竟国内迄今为止最高的知识产权纠纷的索赔金额。

当时吉利以部分离职人员作为发明人或共同发明人,利用在吉利接触、掌握的有关新能源汽车底盘应用技术,以及其中的12套底盘零部件图纸及数模承载的技术信息申请了12件实用新型专利,同时威马在没有任何技术积累或合法技术来源的情况下,在短期内即推出威马EX系列型号电动汽车,涉嫌侵害吉利的技术秘密,诉讼威马停止侵害并赔偿其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共21亿元。


案件复杂、索赔金额巨大、涉及企业与人员非常关键,因此当时这起纠纷案迅速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不过后来因为吉利申请不公开审理的缘故,更多信息和细节外界无法知晓。

到2022年9月,该案一审判决公布,结果显示,原告胜诉,威马方面需赔偿吉利700万元,包括经济损失500万元和为制止侵权的各项花费200万元;另外,威马被判决停止使用用于EX5车型上的5张汽车零部件图纸。这一年,威马汽车遇到最严峻的资金危机,并谋求IPO上市,显然牵涉大案的威马,没有心想事成。反而在这一年年底让整个企业陷入停摆边缘。

没想到的是,2023年6月,威马还没脱离危险,故事却迎来反转。在二审判决中,由于证据相关性不足、证据链不完善,吉利的诉讼请求被驳回。然而又经过一年的博弈,最高人民法院终于将这件事盖棺定论,无疑这是对吉利这6年来捍卫自己权利的有力回应,也让吉利一直在提的“原创”得到了法律的最高保护。

但对于威马而言,或许是因为其本身糟糕的现状,让这件事儿才有了更快的落槌。如此看来,身陷破产重组风波的威马,要翻身似乎已经不再可能了。毕竟本案也判决了,如果威马违反停止使用涉案技术秘密义务,应以每日100万元计付迟延履行金;如果擅自处分涉案的12件专利,每件专利一次性支付100万元;另外如果不按规定履约,每次还将支持10万元迟延履行金。

捷径助力内卷,合规赢得尊重

之所以说这起案件具有标杆性意义,其主要是确定了侵害技术秘密行为应该如何分析判断、如何细化停止侵害的民事责任、如何确定本案的损害赔偿数额、如何保障非金钱给付义务的履行这四个方面的难点,为今后同类知识产权纠纷案树立了一个典范。

这无论是整个法律界,还是汽车界,这是大家都乐于看到的结果。

其实关于汽车行业有关商业机密和知识产权方面的诉讼和案件,并不占少数。无论是较早的时候本田告双环抄袭,还是路虎告陆风剽窃设计,抑或是特斯拉和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指控小鹏员工窃取自动驾驶技术,最终这些案件多数都以举证难、维权难而不了了之。

特别是如今汽车行业内卷加剧,产品和技术的同质化越来越明显,汽车厂商之间的技术人员流动更加频繁。而汽车在电气化和智能化之后,软件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多软件开发人员的流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企业商业机密泄露风险。

新车上市更多>>

NDT2025新能源数字科技大会:共探绿色发展新路径,科技引领未来 吉利星舰7EM-i如何拿捏全品类混动市场?0.19万台交付量,实力说话! 小鹏大众共筑超快充网络,电动出行新时代触手可及! 长城汽车CES秀肌肉:AI科技、Hi4混动技术、灵魂摩托 1.5T插混,5座/7座可选,轴距2米7多,就等价格了! 过年开新能源车回家走高速不愁充电了 DLS外汇:日本纯电动汽车销量下滑,中国品牌表现亮眼 2024汽车召回报告:因电池问题召回的新能源汽车29.5万辆 斯巴鲁向新能源转型!新款森林人搭全新混动系统,续航超1000Km 理想“平替”?国家队出手,东风奕派eπ008成车市黑马,年前购车首选! 三十多万买C级豪华车,为何我选择放弃5系和A6L呢? 小鹏MONA M03到底怎么样?别光听4S店说,看看这5位车主怎么说 年末购车看榜单,长安CS75PLUS 12月热销28098辆车市正当红 传祺全新SUV将上市,车宽近2米,外观很霸气,综合续航超1000km 续航400公里承载力提升30%的纯电轻卡,零米小钢炮平替柴油3.0 降至19万起,配2.0T+7DCT,轴距2908mm,奥迪A4L适合抄底吗? 深度体验领克09:要操控有操控,要动力有动力,而且还省油! 12万元能买到的第十一代索纳塔,值得入手吗? 深度体验星纪元ET四驱增程版,亏电油耗5.9L,你会选择它吗? 智界销量的二次起飞,R7增程版能否勇担大任? 人人都说“萤火虫”的丑,却忘了技术旗舰—蔚来ET9 奥迪式前脸,比亚迪汉同款尾灯!奇瑞风云A8L改款换面大升级 吉利银河E5为何能火?上市20天卖出1万台,4个月更是卖出了6万台 2026款现代帕里斯帝亮相!2.5T混动,动力强油耗低,轴距加长50mm 观致汽车股权遭冻结,奇瑞及外方股东共37.7亿资产被锁三年 华为与赛力斯四年合作:创新与坚持引领新能源汽车新模式 车企成为CES 2025新主角!在智能座舱外,还有哪些看点? 星舰7上市13天交付破10000台,好车不止省油! 岚图汽车蒋焘:中国消费者最敢于尝鲜,所以新产品在中国落地速度最快 初代选手只剩四家,明年新势力只会更惨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