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车上市 > 新车上市 > 销量暴跌25%,产能利用不到60%,广汽危机怪罪比亚迪?

销量暴跌25%,产能利用不到60%,广汽危机怪罪比亚迪?

发布时间:2024-06-10 21:13:11来源: 15210273549

广汽集团危机四伏,销量产能双双告急,真要怪比亚迪来背锅? 广汽内忧外患步步惊心,靠全员卖车还是裁员过冬? 广汽叫嚣“油电同权”,难道真想舍弃新能源,死抱燃油车过活? 25万辆产能闲置gathering dust,广汽要凉只因押错了”合资”的宝? 广汽集团正值至暗时刻,比亚迪真是压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近,广汽集团这个广州本土最大的汽车巨头,正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无论是市场表现还是内部运作,处处透露出一种风雨飘摇的脆弱感。

销量暴跌25%,产能利用率不足60%。

光鲜亮丽的数字背后,折射的是广汽上下一片愁云惨淡的景象。

 

一个月只卖出15万辆车,50多万产能近一半都在吃灰…这样的困境之下,广汽人惶恐不安也在情理之中。

看看隔壁比亚迪,不到两年时间就一跃成为新能源车“一哥”,风头正劲。

再瞅瞅广汽,一向引以为傲的合资品牌都在掉队…落差之大,反差之鲜明,不免让人唏嘘。

面对逆境,广汽祭出的却是“全员营销”、“人人都是销售”这样看似激进实则无奈的举措。

曾经的汽车巨头,如今居然靠员工卖车度日…其中的悲凉,不言自明。

 

更别提传闻中令人不安的大规模裁员了,一家欲裁几千人的国企,前景如何,实在难测。

更令人错愕的是,即便如此,广汽的一些高管仍在公开场合表示要“油电同权”、搞“传统燃油车复兴”。

抱残守缺也就罢了,还想逆流而上…广汽这盘棋,怕是要输得一败涂地。

诚然,从销量看,广汽集团旗下的本田、丰田等合资品牌是滑铁卢的重灾区。

合资车的溃败,或许才是压垮广汽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这一切,归根结底是广汽战略选择失误的必然结果。

一味抱紧燃油车的合资大腿,错过了中国车市新能源化的快车,广汽只能在后继无力中黯然神伤。

当此之时,广汽若还执迷不悟,不思变革图新,恐怕真要步永裕地产后尘,沦为“广州恒大”了。

作为广州的汽车航母,广汽理应重整旗鼓,all in新能源,而不是在油电之争中左右摇摆、落于人后。

否则,比亚迪们只会把广汽甩得越来越远,直至望尘莫及。

 

生死存亡之际,广汽当有破釜沉舟之勇,涅槃重生之智。

唯有彻底抛弃过往包袱,坚定走向新能源的明天,才是广汽重振雄风的唯一出路。

与其怪罪比亚迪,不如向比亚迪学习,从更前沿的高度重新思考未来。

否则,在电动化浪潮汹涌澎湃之下,广汽恐难独善其身。

愿广汽早日走出至暗时刻,在危机中捕捉机遇,重塑荣光。

 

一个勇于自我革新、决胜未来的广汽,定能再创高光时刻,领航新征程。

新车上市更多>>

NDT2025新能源数字科技大会:共探绿色发展新路径,科技引领未来 吉利星舰7EM-i如何拿捏全品类混动市场?0.19万台交付量,实力说话! 小鹏大众共筑超快充网络,电动出行新时代触手可及! 长城汽车CES秀肌肉:AI科技、Hi4混动技术、灵魂摩托 1.5T插混,5座/7座可选,轴距2米7多,就等价格了! 过年开新能源车回家走高速不愁充电了 DLS外汇:日本纯电动汽车销量下滑,中国品牌表现亮眼 2024汽车召回报告:因电池问题召回的新能源汽车29.5万辆 斯巴鲁向新能源转型!新款森林人搭全新混动系统,续航超1000Km 理想“平替”?国家队出手,东风奕派eπ008成车市黑马,年前购车首选! 三十多万买C级豪华车,为何我选择放弃5系和A6L呢? 小鹏MONA M03到底怎么样?别光听4S店说,看看这5位车主怎么说 年末购车看榜单,长安CS75PLUS 12月热销28098辆车市正当红 传祺全新SUV将上市,车宽近2米,外观很霸气,综合续航超1000km 续航400公里承载力提升30%的纯电轻卡,零米小钢炮平替柴油3.0 降至19万起,配2.0T+7DCT,轴距2908mm,奥迪A4L适合抄底吗? 深度体验领克09:要操控有操控,要动力有动力,而且还省油! 12万元能买到的第十一代索纳塔,值得入手吗? 深度体验星纪元ET四驱增程版,亏电油耗5.9L,你会选择它吗? 智界销量的二次起飞,R7增程版能否勇担大任? 人人都说“萤火虫”的丑,却忘了技术旗舰—蔚来ET9 奥迪式前脸,比亚迪汉同款尾灯!奇瑞风云A8L改款换面大升级 吉利银河E5为何能火?上市20天卖出1万台,4个月更是卖出了6万台 2026款现代帕里斯帝亮相!2.5T混动,动力强油耗低,轴距加长50mm 观致汽车股权遭冻结,奇瑞及外方股东共37.7亿资产被锁三年 华为与赛力斯四年合作:创新与坚持引领新能源汽车新模式 车企成为CES 2025新主角!在智能座舱外,还有哪些看点? 星舰7上市13天交付破10000台,好车不止省油! 岚图汽车蒋焘:中国消费者最敢于尝鲜,所以新产品在中国落地速度最快 初代选手只剩四家,明年新势力只会更惨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