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车上市 > 新车上市 > 新能源汽车下乡,为何搞不动?安全感不够

新能源汽车下乡,为何搞不动?安全感不够

发布时间:2024-06-07 22:49:33来源: 15210273549

在上个月中旬(5月15日),工信部联合多部门发布公告称,将会在今年下半年继续推进“新能源下乡”政策,具体活动将会有以下三点:一是将“真金白银”的优惠直达消费者;二是选择口碑好、质量好、适应农村市场的车型;三是充换电服务、汽车金融、售后服务等要协同下乡。

 

可以说,今年国家对于“新能源政策下乡”政策的重视程度已经到了历史新高,不过从实际数据来看,新能源要想真正下乡依然任重而道远。

 

以中汽协的数据为例,2022年至2023年,中国农村电动车渗透率仅从4%提升到了17%,要知道,这两年国家在这方面投入资源的速度可大于此,而17%的渗透率距离城市30%的纯电渗透率来说,也有着不小的距离,更何况纸面数据无法代表产品实际在当地的销售情况,更无法反映消费者的实际体验。

那么,为何这新能源下乡政策搞了好几年,但效果却一直不太理想呢?

起初人们是觉得,或许是新能源车卖得太贵,下沉市场的消费者不愿花钱消费,客观的经济条件限制了市场的发展。但这种论断的问题在于,抛开那些动辄几十万起步的高端新势力以外,其实有很多新能源汽车都卖得很便宜,比如类似宏光MINIEV这样的小微电动车。

 

所以很显然,新能源下乡受阻并非单纯的经济因素,而是乡镇居民对于这种“熟悉而又陌生”的汽车产品,缺乏足够的“安全感”,越来越发达的自媒体传播更是加深了这种焦虑,诸如“电车爱起火”、“冬季续航暴跌”、“充电问题多”等刻板印象阻碍了大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热情。

虽说这些信息中不乏荒唐和片面的认知,但平心而论,就目前国内的新能源汽车用车环境来说,有些问题还真是有些突出。比如,充电桩普及不够,充电效率低的情况,的确是当下新能源产品的硬伤,别说乡镇农村这种新能源基础设施缺乏的地区,即便是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也很难说,新能源车主不会遇到“充电”的烦恼。加之,下沉市场几万块的小微电动车,几乎不大可能,会获得“半固态电池”、“800V快充”这样的高端技术支持,所以“充电问题”自然也会变得更加严重。

 

其次从实际的消费需求来说,既然新能源汽车没有燃油车好用,乡镇农村也不存在限行、限牌的情况,不需要挂绿牌出行,那么为什么消费者要冒着“使用不便”的风险去购买保值率更低、保险更贵的新能源车呢?

所以,新能源车在农村卖不动,根本问题还是,产品本身的缺点和客观用车环境,无法打消消费者的顾虑,无法给予他们足够的安全感和购买理由。毕竟,乡镇用户没有义务去消化那些城市里消化不了的新能源汽车产能,也无法接受一堆“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的产品。

新车上市更多>>

NDT2025新能源数字科技大会:共探绿色发展新路径,科技引领未来 吉利星舰7EM-i如何拿捏全品类混动市场?0.19万台交付量,实力说话! 小鹏大众共筑超快充网络,电动出行新时代触手可及! 长城汽车CES秀肌肉:AI科技、Hi4混动技术、灵魂摩托 1.5T插混,5座/7座可选,轴距2米7多,就等价格了! 过年开新能源车回家走高速不愁充电了 DLS外汇:日本纯电动汽车销量下滑,中国品牌表现亮眼 2024汽车召回报告:因电池问题召回的新能源汽车29.5万辆 斯巴鲁向新能源转型!新款森林人搭全新混动系统,续航超1000Km 理想“平替”?国家队出手,东风奕派eπ008成车市黑马,年前购车首选! 三十多万买C级豪华车,为何我选择放弃5系和A6L呢? 小鹏MONA M03到底怎么样?别光听4S店说,看看这5位车主怎么说 年末购车看榜单,长安CS75PLUS 12月热销28098辆车市正当红 传祺全新SUV将上市,车宽近2米,外观很霸气,综合续航超1000km 续航400公里承载力提升30%的纯电轻卡,零米小钢炮平替柴油3.0 降至19万起,配2.0T+7DCT,轴距2908mm,奥迪A4L适合抄底吗? 深度体验领克09:要操控有操控,要动力有动力,而且还省油! 12万元能买到的第十一代索纳塔,值得入手吗? 深度体验星纪元ET四驱增程版,亏电油耗5.9L,你会选择它吗? 智界销量的二次起飞,R7增程版能否勇担大任? 人人都说“萤火虫”的丑,却忘了技术旗舰—蔚来ET9 奥迪式前脸,比亚迪汉同款尾灯!奇瑞风云A8L改款换面大升级 吉利银河E5为何能火?上市20天卖出1万台,4个月更是卖出了6万台 2026款现代帕里斯帝亮相!2.5T混动,动力强油耗低,轴距加长50mm 观致汽车股权遭冻结,奇瑞及外方股东共37.7亿资产被锁三年 华为与赛力斯四年合作:创新与坚持引领新能源汽车新模式 车企成为CES 2025新主角!在智能座舱外,还有哪些看点? 星舰7上市13天交付破10000台,好车不止省油! 岚图汽车蒋焘:中国消费者最敢于尝鲜,所以新产品在中国落地速度最快 初代选手只剩四家,明年新势力只会更惨烈